講台灣話的家具--在結構裡,坎進「自信」這件事。

2023.12.29

「講台灣話的家具」起初是為了配合「有情門」logo的使用,並且作為品牌定位用的標題。對「有情門」來說,這個七個字,不是用來美化品牌的裝飾句子;或是企圖用「本土」、「在地」來包裝自己,進而在「土地認同」意識漸為普及的社會風氣中,成為必須被支持的理由。對「有情門」來說,這七個字是一趟旅途的總結、是經歷幾段經歷後的心得後,對未知的未來所訂立的一個方向。
 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
 

「那時候就背著這個包包、拉著行李箱,在歐洲各國的機場間轉來轉去。做代工沒辦法啊!要有單就要這樣搶。有時候就會覺得說,像我們的塗裝品質(圖1),很薄、很透、還保留著木質的紋理;比較之下,一點都不輸給現在在國際木製家具這個市場上的大品牌。當這些品牌家具進到台灣,加了通關稅金後,再貴都有人搶著買。不像我們,都精算到一分五厘了⋯⋯」吸了口菸、笑了笑、撢掉指間夾著還沒落下的菸灰。

12年前的一個下午;三個人在他的小辦公室裡頭開會,途中這位被老員工稱他叫「少爺」的同事,聊著當年他在歐洲跑單的日子。
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


1988年,「STRAUSS」這幾個英文字母組成的燈箱,掛上了文心路和南屯路的交叉路口;銜接「星巴克」和義大麵的主題餐廳,原是舊的廠房成了新的街邊店。在原創家具品項不足的情況下,店內也代理了幾件在工業設計史的論述中,頗具地位的經典座椅。期待在一個從「設計」作為思考點出發的小店面,得以輻射出一個沒有前例可循的大場面。

代理的幾款經典座具裡,有張名叫《ZIG ZAG CHAIR》由荷蘭設計師 Gerrit Rietveld所創作的作品。父親本是木榫工匠的Gerrit Rietveld,從小在木堆裡打滾,年久月深也就染上了這項技能。1932年將四塊木板,其中的三處連結點結合,並在內側架了角椽增強;成功的完成乘載人體重量並達到平衡的結構(圖2)。
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

對多數技術出身的人來說,可以嫌棄他的衣著搭配邏輯普通得可以、可以對著他的飲食品味翻著白眼走出去;然而懟到他的技術長項,鐵定跟你拼個你死我活、拼個沒完。將Gerrit Rietveld所有的背景,套用在這位被老員工稱他叫「少爺」的同事身上,完全合身,無需修量。沒人說話、沒人激,僅僅只是看著眼前的這張經典椅的情境下;「木榫工匠是吧!」、「在木堆裡長大的是吧!」,「輸不起」成了內心戲的主題。心裡湧動的,從漣漪到波濤、從浪潮變海嘯;殊不知,自己發狠挖的坑,到頭還得自己跳。

說是模仿也好、山寨也ok,說是致敬也罷、承襲也不過剛剛好而已;可偏偏都是也都不是,這回選定的用詞叫「挑戰」。把《ZIG ZAG CHAIR》當成是一個來源基礎,用幾十年代工累積的技術能力作為挑戰的密技;挑戰「銜接面更為簡潔俐落」、挑戰「在僅只強調突破結構的造型中,掐入思維,產生意義」。



#對結構的挑戰(圖3)

翻箱倒櫃後,所有的木榫架構攤上桌面,這裡卡住、那裡支撐;成功的將結構藏進木心,完整保留了木料表面;並且更進一步的將強化倚重結構,位於夾角的角椽去掉。畢竟所謂的「一板折」,就該流暢的將靈巧一步到位;多了那角椽就顯得礙眼,像極了夾在胳肢窩的包包。



#對工藝的習以為常(圖4)

單只是結構講究藏好還不夠,既是木板一片,就該讓本有的木紋從頭到腳,順暢地在表面滑成一線;於是「對花」成了切板的考驗。(科普一下:木紋絕非拿尺從頭要尾畫出的一條筆直的線,有弧度、有曲折。只是切掉一個小角度應該還好吧?!一切一對~哀鴻遍野~~換一塊。)



#答案在自己身上(圖5)

當西方風格派的幾何造型遇到了東方小島上的空間語彙;「宮廟的窗櫺」、「壁上的彩繪」、「庭院廊道的流動介面」集滿了語言轉換成的圖像。好巧不巧,象徵「平安」的寶瓶瓶口上緣,不就恰巧是銜接後的成品側面。或許是天助,但更多的是生命長成過程中,不會刻意關注、微觀亦難察覺,像呼吸一般,自然而然的因子輸入。

我們都應該要謙卑,然而習慣低頭之後,一個不察覺,自然就積累成駝背。二十幾年來,這三個龜毛也就放在各個門市的某個邊角靜悄悄。然而「寶瓶座系列」著實是「有情門」很重要、很重要的一個起點;因為挑戰,所以對自己的能力有了驗證。因為挑戰,原先對西方的羨慕眼神,轉換成對自己來處的審視觀點;於是在某個向陽的日子回望,才從影子裡看到自己的輪廓線。因為挑戰,所以可以依舊靦腆,但也能夠挺直的與所有人並肩,願意相信自己「沒有想要贏過誰,但也絕對不輸人」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

世界很大、可能也很多。就像那年被稱之為「少爺」的同事,拉著行李箱,在歐洲的機場出關、入關不停的轉換。上車、下車,在總部門口來回的穿梭;合約還沒拿到手上,空蕩的包包,輕得讓人恍惚,下一站又在何方?

「懷疑是磚,往上疊是牆;守在裡頭,只有安全感」、而「懷疑是磚,往前鋪是路、是橋樑;會受傷、會茫然,走出去總是不容易但會成長」。

以往交手過的,都成了現在的經歷,當然也會是未來養分的來源之一。就像一棵樹一樣,在自己抓跟的地上站穩,在每個季節更迭再更替的每個日子裡長大。散出去的種子,必帶著這裡強大也抹不去的基因;他們不會開口但會開花,綿延的是「台灣話」。

#給現在24歲的自己並且回頭謝謝過去。

More News更多新聞

多方視點
2015.05.05

有情門-從家具研究開始的生活研究家

《La Vie》雜誌 2015年5月第133期
多方視點
2022.11.08

2021德國iF設計獎 有情門得獎作品 時光寶盒

德國iF設計獎肯定我們一直以來對美和環保的理念,與對設計和專業的堅持。 「時光寶盒」形式風格以能符合現代時尚的美學品味,卻不失實用、環保的本質!
有情部落
2024.04.23

極度日常-屏東展